什麼是 DFM? 為什麼它能幫您省錢?
DFM 即 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(可製造性設計)。在真空成型領域,DFM 甚至比射出成型更為重要。
一個在 3D 軟體中看似完美的設計,若沒有遵循 DFM 原則,在實際開模生產時,極可能發生拉伸破裂、角落過薄、表面刮傷、或成品卡死在模具上的災難。
真空成型的 DFM 是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導入製造思維,確保產品能被高效、穩定且低成本地生產出來。在開模前花時間優化 DFM,是省下未來鉅額模具修改費與不良品成本的最佳途徑。
7 大真空成型 DFM 設計原則
您在發布文章時,強烈建議為以下每個原則都配上正確與錯誤的對比圖例。
原則一:設定足夠的拔模角
這是真空成型 DFM 的第一金科玉律,絕對必要。拔模角是零件側面相對於脫模方向的傾斜角度。
專業解析: 塑膠板材冷卻時會收縮並緊緊包住模具。如果沒有拔模角,成品會被牢牢卡住,強行頂出會導致產品變形、刮傷或模具損壞。
- 建議: 所有垂直面至少應設定 3 度拔模角。
- 表面咬花: 如果產品表面有咬花紋理,摩擦力更大,拔模角應增加到 5 度甚至 7 度以上。
原則二:R 角必須圓滑 Radii
塑膠板材不喜歡尖銳的轉角。
專業解析: 當軟化的板材被拉伸時,如果遇到 90 度尖角,該處的材料會被極度拉伸,導致厚度變得極薄,甚至直接破裂。同時,尖銳的內角也是應力集中點,使成品在受到輕微撞擊時就從角落開裂。
- 建議: 所有內外轉角都應盡可能設計圓滑的 R 角。R 角半徑至少應等於 1 倍的材料厚度。
原則三:管理拉伸比
拉伸比是指零件的深度與其開口寬度的比例。
專業解析: 這直接決定了壁厚的均勻度。一個又深又窄的盒子,其底部和角落的材料會來自於最初的一小塊板材,導致該處被拉得非常薄,失去結構強度。
- 建議: 拉伸比不宜過大,通常建議控制在 2:1 以內。若必須進行深度拉伸,可能需要使用更厚的板材,或改用壓力成型。
原則四:嚴格避免倒鉤
倒鉤是指任何阻礙零件從單一方向垂直脫模的特徵,例如側面的凹槽、卡榫或內勾。
專業解析: 在單面模具的真空成型中,倒鉤會導致成品 100% 卡死在模具上。雖然射出成型可用滑塊解決,但真空成型模具通常不具備此類複雜結構。設計時必須確保所有特徵都能從單一方向順利脫模。
原則五:公模成型 vs 母模成型
您的產品細節要放在哪一面,決定了模具的製作方式。 專業解析:
- 母模成型: 板材被吸入凹模中。優點是產品的外觀面細節最清晰,尺寸精確,適用於外殼。
- 公模成型: 板材包覆在凸模上。優點是產品的內表面細節最清晰,適用於托盤或內襯。
- 這兩種方式會顯著影響壁厚的分佈,公模成型的底部角落最薄,而母模成型的頂部邊緣最薄。
原則六:正確設計肋與表面特徵
您不能像射出成型那樣設計薄薄的加強肋。
專業解析: 真空成型的肋必須是寬且圓滑的,並且嚴格遵守拔模角規則。過窄或過高的肋,其頂部會因拉伸而變得極薄或破裂。同理,Logo 或文字也應設計成寬大、圓滑的凸起或凹陷,避免尖銳線條。
原則七:孔洞應由二次加工完成
切勿試圖在模具上直接成型出精密的孔洞。
專業解析: 熱成型無法製造出垂直於表面的乾淨孔洞。所有精確的孔位、開口和最終的產品輪廓,都應在 DFM 階段就預留定位特徵,並在成型後透過 5 軸 CNC 裁切或沖壓來完成。
